云岡石窟特色:
云岡石窟的洞窟類型多樣,結構復雜。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廟窟、僧房窟、禪窟等,其中前三種是云岡洞窟的主要類型。
云岡石窟樂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結合的產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間樂舞藝術在此積淀。石窟中目前有22個洞窟雕刻樂器圖像,尚存各種樂器雕刻500余件,27種,樂隊組合60余組。有表現佛界或俗界的專門性伎樂,也有點綴于壁面空間的圖案化裝飾性伎樂;有規模宏大,形式侈麗的天宮伎樂,也有態勢縹緲悠逸,具有回旋流動之美的飛天伎樂。
石窟共有大小洞窟53個,其中第五、六、二十窟是具代表性的作品,最值得一看。
第五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存建筑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第二十窟,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且是我國古代雕塑中的精品。
旅游小貼士:云崗石窟現在開放二十多個窟,在這種地方游玩最好蹭聽導游講解,以便讓觀賞變得更為“生動”,意趣自在其中。
相關背景:
鮮卑族拓跋部是一支興于陰山山脈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遠386年,鮮卑拓跋崛起,在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建立了北魏政權。隨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遷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為北中國政治、文化中心達96年。
鮮卑拓跋風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與魏晉通聘后,特別是經過什翼犍的引進介紹,才開始接受佛教。
1500多年來,云岡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學者名流、達官貴人為其傾倒、歌詠,留下了許多千年不朽的佳作,極大地豐富了云岡石窟的文化內涵。
云岡石窟早在窟前營造的木結構建筑,稱“十寺”,又作“十名”。“十名”之說約自遼代開始。“十寺”的荒廢,約在明中期以后。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美食概述(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孟族的古都-- 勃固(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緬甸旅游 仰光(2019-12-04)
西沙群島簡介:(2019-11-26)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