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武廟,又稱關帝廟,是祭祀三國名將關羽的廟宇。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F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廟宇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33平方米。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廟的右側。印山一山分二脊,一東一西,一左一右。左為文廟,右為武廟,文武兩廟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恭城縣的先民為什么要將文廟建在左邊,把武廟建在右邊呢?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傳統觀念里,左為東、為陽,東方主生,為尊,故為文廟,以示崇文;右為西、為陰,西方和殺,為卑,故為武廟,以示抑武。而文廟與武廟之相依相傍,又表示陰陽相合,文武相成。既崇文,又尚武,先文后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恭城文武兩廟一東一西同處一地,這在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武廟建筑分戲臺、正殿、協天宮、后殿及東西兩廂配殿。東西廂房用雕塑的形式展示關羽的傳奇故事,如:桃園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溫酒斬華雄等。整座建筑重檐歇山,翼角飛翹,脊山花飾泥塑,龍鳳呈祥,明暗八仙,人物花鳥,栩栩如生。黃綠琉璃瓦頂與文廟的芒輝溶為一體,形成了印山下金碧輝煌的光波海洋。武廟戲臺是目前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兩座古戲臺之一(另一座在昭平縣的黃姚古鎮),雖經四百年滄桑,卻風采依舊。關羽,姓關名羽,字云長。因與吳國作戰而亡,被追謚為壯繆侯,當地人于玉泉山立祠祭祀。但一直到唐代,在民間的影響并不很大。北宋末年,才封為公(一說封為真君)。但由于關羽集忠、勇、仁、義于一身:他對國以忠,作戰以勇,處世以仁,待人以義,幾乎匯集了中華民族的全部美德。所以,影響越來越大。最后被尊為關圣帝君,俗稱關帝。佛道二教也競相將關羽羅為本門神祗。佛教以其為護法伽藍,道教則以其為雷首山澤中之老龍轉世,尊為真君。明清以后,關羽儼然成為人神之首,與文圣孔子齊肩而成為“武圣”。在民間,各行各業對關羽的頂禮膜拜,又甚于孔子。自明清以來,關羽已經成為保家衛國的武神、戰神,各行各業的行業神,保佑世人中舉升官的魁星,庇佑商賈發財的財神,除災治病、驅邪辟惡、誅討叛逆的正義之神與福神。現在,關羽的影響已跨越了時空,跨越了國藉,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奉祀和敬仰。
更多相關博文
白龍潭(2019-11-02)
真武廟(2019-11-02)
焦作市凈影風景區(2019-11-02)
陪嫁妝村(2019-11-02)
鳳凰嶺(2019-11-02)
云臺天瀑(2019-11-01)
錦繡云臺溫泉山莊(2019-11-01)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