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嚴格按照我國古代堪輿學和營造學(俗稱風水學)的理論設計建造的,處處閃耀著中國傳統易學的哲理。
文廟始建于1477年,是為祭祀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而建的圣廟。整座廟宇氣勢恢宏,是迄今廣西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式明代建筑。位于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
文廟座北朝南、南偏東6度,俯視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層布置,顯得莊嚴肅穆。全廟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由兩邊耳門出入,東向門叫禮門,西向門叫義路,門外立禁碑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以示孔廟的莊嚴。正面是照壁,沒有開大門,據說等有人中了狀元,才在照壁中間開大門,稱狀元門,想從大門步入欞星門,唯狀元莫屬。
進入孔廟后首見由大青石砌筑的“欞星門”,額枋和明樓上雕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魚躍龍門”、“拜相封侯”等眾多的吉祥圖飾。望柱上有六尊避邪獸,窺視八方,氣勢雄偉,莊重肅穆。過欞星門后就會來到泮池,因外型像一半月,又稱月池。池上有一狀元橋,因橋面鑲有一塊浮云石,亦寓有“平步青云”,唯有狀元由此青云直上,才算是真正的“脫掉藍衫換紫袍,腳踏云梯步步高”。過泮池沿著石階登上平臺,便是大成門,其意為孔子集古圣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的境界,該門高4公尺,其11扇格扇全是對稱的幾何圖案和鏤空雕飾,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可說是及中國工藝、美術的精華。門的兩邊掛有清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御筆所提的匾額。門兩旁的次間分別是“鄉賢祠”、“名宦祠”,分別祭祀有政績、有德行、有建樹、造福于民的外籍官宦和地方鄉賢。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