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和女娃子是山歌迷,一聽到這個消息,急急忙忙把鋪門一關,跟著村里的人趕歌圩去了。 劉三姐真不愧是歌仙,她不歇氣地唱了七天七夜。聽得成千上萬的歌迷如癡如醉。如果不是柳州人來打岔,請三姐去赴歌會,恐怕聽個十天半月都不會完。
聽罷山歌,他們回到屋里一看,哎喲!屋里的豆腐部長出了一層白絨絨的毛。
這樣的豆腐哪還賣得出手!
老頭子直嘆氣,老媽子還在品劉三姐山歌的味道,總講聽了劉三姐的歌,死都值得了。講得老頭子火燙了,大喊拿去倒掉。
娘女倆抬起幾板長了白毛的豆腐,想起這做豆腐的豆子,粒粒都是自己的血汗錢,又心疼得倒不出手。剛好廚房邊有幾個大壇子,他們就在這些豆腐上灑些鹽和三花酒,一塊塊裝進壇子里腌起這難賣得出手的東西,打算自己吃吧。
日子一久,她們也就忘記了這件事。
那一年四塘遭了災,官府只管收捐,不管百姓死人倒灶。這一家三口眼看連飯都沒得吃了,吊起鼎鍋只有嘆氣。還是女娃子乖巧,猛然間想起了以前那幾壇腌豆腐,不曉得還吃不吃得,總比吃樹皮、觀音土好點。
她打開壇子一聞,哎呀呀!一股香昧引得四鄰都流口水,好香呀!
挾一塊嘗嘗,哎喲!那細滑香噴的味道,就是山珍海味也沒得比。他們把臃豆腐拿到城里去賣,整個桂林都嘈沸了。
從此,四塘黃山的腌豆腐就出了名。
清朝皇帝得了病,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覺得淡水。當時陳宏謀在朝廷當大官,他是四塘人,就帶了一壇腌豆腐獻給皇帝,皇帝吃了腋豆腐胃口大開,贊不絕口,就問陳宏謀這是什么?
陳宏謀不敢講是鄉村里的胳豆腐,就講這是桂林的特產“乳腐”。從此,桂林的“乳腐”就作為貢品,年年獻給皇帝。 桂林人恨死了清朝的腐敗,為了表示反清,就把“乳腐”倒過來,叫做“腐乳”。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