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上海人教訓小孩時,常不忘掛在嘴邊的一句:“你不聽話,就把你送到青海去。”在厲聲厲色的語境中,其話語力度,等同將那遙遠的青海比作“魔鬼之地”了。由此,我關于青海的聯想,向來是陰森魑魅的。
前些時候,我因為參加上海市委黨校研修班學習,其間前往青海學習考察了5天。所見所聞與早先對那塊土地的印象,竟判若霄壤。
俯瞰西寧的驚喜
我們青海考察團一行同學,乘坐的是航班,航班接連誤點,耗用近8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也許心境使然,當空姐用甜美的聲音,告知西寧即將到達時,我依舊閉目養神,絲毫不想抬眼側視就在身邊的舷窗。少頃,機艙里不知是誰激動地高聲呼喚著鄰座旅伴:“哇!西寧高樓林立,通往城區的高速車道上滿是車流”。我不由自主地睜開眼睛,環視窗外的一切。青海緯度高,時過黃昏的天空,仍一派明媚,幾許白云舒卷在海一般的天際,恰似敦煌洞窟中的“飛天”,幾處被夕陽的光焰涂染的云層邊沿,一閃一閃甚為奪目,像是“飛天”身上綴著金銀的飄帶。就這樣,被波浪般起伏的山巒擁抱的西寧城,突入我的眼簾。一條條蜿蜒的馬路穿梭在一群群高樓間,似乎沒有盡頭。間或,可以見到塔吊林立的一塊塊正在建設中的工地。倏地,一座通體亮著星星點點彩燈的高塔,瞬間劃過機舷下方;高塔不遠處奔淌著西寧市的母親河——湟水河。從機窗望去,彎彎的湟水河泛著白灼灼的銀光,猶如一泓清泉。
這是我印象里的青海嗎?這是我想象中的西寧嗎?時光仿佛在倒轉,我輕揉睡意早已遠去的眼睛,呈現的是15年前,在飛機上俯瞰深圳的景象。入夜的深圳一片燈的海洋,鱗次櫛比的高樓群一個連著一個,與當下所見的感受全然一樣。是改革開放將一個小漁村的深圳變成現代化的新城,那么,眼前生機勃勃的西寧也是拜改革開放之賜,才迎來現代化建設的今天。
機艙里又傳來空姐那種訓練有素的甜美聲音:“各位旅客,飛機已經平安落地……”我有點迫不及待地想一步跨出機艙,立馬踏上青海的土地。
與老青海公園對話
我們一行下榻的旅店,緊挨著西寧市的一處公園。清晨,旅店的叫早鈴聲還沒有響起,我就被窗外樹叢里一連串悠揚的鳥鳴喚醒。推窗眺望,一汪碧湖很隨性地躺在公園的中央,湖上散布著二三個姿態各異的綠島,綠島上隱隱可見飛檐翹角的涼亭,以及島沿石堤上簇擁的一叢叢以紅黃為主調的各色鮮花。一座微型的斜拉橋橫跨在稍偏湖心的兩岸,其網狀的漿紅色鋼構橋架,與湖中的倒影疊加,頗有氣勢。公園里三三兩兩的游客,有散步的,有打拳的,有釣魚的,也有唱歌聊天的……
抵達西寧的翌日傍晚,我被窗外一陣陣蒼涼空闊的二胡琴音所吸引。
循著琴聲,信步于公園湖畔長廊。在長廊盡頭,我同正在琴瑟和鳴的三對老青海夫婦聊起了天。
三對夫婦年近七旬,他們圍坐的桌上,放著自帶的一些佐酒零食,見我是外地旅游者,一位架著寬邊眼鏡正在操琴的老青海,放下琴弓,捋了捋頭勢整齊的白發,笑吟吟地招呼著我。另一位干部模樣的老青海則邀我落座,并以西北人特有的豪情,端上酒盅,請我與他們共飲一杯青稞酒。
盛情難卻,一杯下肚,酒味火烈,迅速拉近了我與老青海們的距離。閑聊中得知,他們是土生土長的西寧市民,祖上都是明朝洪武年間自南京隨軍戍邊的先民。三對老青海中有機關干部,有學校老師,有企業管理者。他們對今日青海的發展,感慨良多。
操琴的老青海告訴我,他是退休的中學教師,養老金充裕,生活舒坦,以前連做夢都不敢想象退休后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那位干部模樣的老青海,說,“上世紀70年代初,大部分西寧市民都用不上自來水,我們在機關上班的同志都要跑到很遠的地方打水。改革開放前,城區里連一條像樣的公交客運線都沒有!
坐在我對面的老青海,當過工廠廠長。他補充道:“西寧這幾年城市建設步入快車道,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早先的西寧建筑最高的是馬步芳的私宅,但也不過是二層樓,現在西寧高樓已經如森林般了。”
老青海的夫人們則在旁表示,如今生活稱心安逸,起居條件與國內一線城市幾無二致。不過,一位夫人話鋒一轉:“才幾年的工夫,西寧的舊城老房差不多就快都讓位于新城高樓了,有時溜達在新建的大街上,常常會懷念起原先的小巷街角,找尋老房子木門窗欞后藏著的童年笑聲,F在城市的房子是長得高大了,街道也變得寬廣了,但人與人的距離隨之有點疏遠了,人們同城市唇齒相依的記憶有被割斷的一絲絲傷痛!
返回旅店,我站在窗前,夜色,中,只見火紅的霓虹燈烘托著一棟棟高樓偉岸的身軀,一條條街衢簡直就是流光溢彩的河流。在炫目的都市亮光里,我不禁捫心自問:千篇一律的都市是城市現代化的明天嗎?城市的歷史文脈在急速發展的都市進程里是否會有被切割之虞?
蒼涼荒漠的傳奇
在青海湖畔,一位50開外,頭發蜷曲,有著藍褐色眼珠的清真餐飲店撒拉族老板,樂呵呵地笑稱:“以前這里荒漠蒼涼沒人來光顧,現在經濟發展,游客越來越多,夏季經常應接不暇,生意不錯!彼袊@:“國家的政策好,人民的生活才會好,我們少數民族才會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這家清真餐飲店里,我注意到墻上掛著的一幅青海湖全景圖。圖上標注著一個個沿湖的景點。我細細地讀過圖上的地名,例如:加龍朵卡,才爾瓊,文巴地,德令哈等等,這些地名的讀音,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如,青海湖本名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后來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今天的青海湖之名就是由藏族語和蒙古族語漸漸流變而來。我相信如果再潛心考究那些地名身份的源頭,一定能追尋到生活在這塊青藏高原上諸多少數民族印記,興許還能透過這些地名讀到其背后的一段段歷史傳奇。我由衷感慨,我們在享受這片土地的神奇美麗時,需要對曾經世代生活于此的諸多少數民族心懷敬意,要倍加珍惜各民族的團結,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攜手努力。
青海不是蠻荒落后的代表,青海是一塊充滿生機的熱土。在青海的考察途中,遇到來自各地的一批批旅游者,他們無一例外地表示,那“風吹草低現牛羊”,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已成為都市人心中最美的風光。目睹著一撥撥游人暢游在青海湖畔,贊美這海一般開曠清麗的水面,你不能不為之感動。那寶玉般透藍的湖面,既像一塊碩大無比的鏡子,又甚或是向藍天借來可以濯洗天下人心靈的一口天大的水井。真的,當你穿過一垅垅金燦燦的油菜地,走近青海湖身旁的一刻,你的心即刻凝結似的,面對藍藍的天,藍藍的水,那種全然不知的“忘我”自覺,頓時將你融化在周遭的一切。青海湖的廣袤,青海湖的圣潔,會讓你覺得自己只不過是湖畔的一株小草,一顆沙礫、一滴水珠!拔沂钦l?我從哪里來?”的人生拷問也會油然而生。大自然的博大雄渾、深邃和偉力,在青海湖茫茫無際的柔波細浪里,活脫脫展示得坦蕩無遺。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這是晉朝人陶淵明先生的吟唱。陶令公抒發了人類自叢林中走出,又期盼著皈依叢林的心跡。比照1500年前的先哲早就擁有的這份超凡脫俗,崇奉自然的境界,足令我等曾醉迷都市聲色的后輩汗顏。
呵,蒼涼的荒漠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充滿了人文精神的糧倉。
讓許多人向往的地方——扎尕那(2020-08-11)
情侶第一次旅游適合去哪里(2020-08-10)
西藏布達拉宮旅游攻略之佛教圣地(2017-12-28)
馬爾代夫:陷落藍色天堂 只為感受極致愛戀(2017-12-28)
中國有一條世界頂級的風景線,就在西藏東南!(2017-01-06)
旅行的意義是找回自己(2017-01-06)
今年春節來白云山體驗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吧(2017-01-06)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