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講解員楊燁的講解讓游客對一方方碑石有了全新的認識(記者楊力 攝)
春暖花開,旅游旺季將至,我省多家“重量級”博物館卻紛紛發出講解員“征集令”,這背后凸顯的是講解員崗位留不住人的窘態。如今,人們對博物館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西安正成為“博物館之城”,需要更多厚積薄發的講解員,擔當腳下這片土地文化遺產的“傳播者”——
旅游旺季臨近,博物館也將迎來大量游客。記者卻發現,近一個月時間里,西安碑林、漢陽陵、西安博物院、陜歷博等博物館先后發出招聘講解員的啟事。周秦漢唐留下了這片厚重的土地,也造就了西安乃至陜西各大博物館講解員知識型、厚積薄發的特點,可是,近期凸顯的“步調一致”的集中招聘卻暴露出講解員常年流失的冰山一角。
“三高”職業待遇不高
“三年一大招,每年要補充。”西安碑林博物館副館長王原茵告訴記者,2014年招了20多個講解員,如今走了十幾個。漢陽陵博物館講解員每年流失5到8人,還有的博物館去年招30個講解員,今年只剩下5個。普遍流失,只好常招常新。
國有博物館下設宣教部負責管理講解員。高門檻、高要求、高成就感,是講解員的職業基本特點。“一般要用30個人,我們先招進來50個人,培訓1個月后考核過關進入實習期。”王原茵告訴記者,愿意到博物館工作的,最起碼要熱愛歷史文化。各博物館招聘啟事要求大體相同:本科以上學位,專業從歷史、考古、博物館拓展到播音主持、教育、心理學等都可。
順利成為講解員,學習的征程才剛開始。“到漢陽陵參觀你或許會忽視掉羅經石……”漢陽陵博物館近日舉行了年度等級評定口試,現場身穿漢服的講解員正對新增兩處建筑遺址進行講解。“講解詞自己寫,會有要求必須講到的點,其他的自己發揮。”漢陽陵博物館副館長、省博物館協會宣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云告訴記者,博物館對講解員每年的培訓、評級是少不了的。每個博物館都會對講解員水平進行評級,所定的級別和基本工資、提成緊密掛鉤。
這督促了講解員要不停學習。“基礎講解或許半年、1年歷練就夠了,想要成為一個博物館成熟的講解員,把館藏文物、遺址背后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橫向縱向比較,至少三五年,甚至可以說學無止境。”王原茵告訴記者,講解員還是個體力活。旺季時碑林的講解員,每人每天至少要接待六七批游客,每批至少一個小時,身體、嗓子都要經受考驗。
收入如何呢?國有博物館會對館內的講解員進行評級,根據級別等因素定基本工資和講解提成比例。但同一個地域差別并不太大,2000元左右基本工資,再加上講解提成和其他補助。淡旺季博物館游客接待量對提成影響大,總體說西安市的講解員平均月收入三四千元較常見。
體制之困讓講解員歸屬感難覓
講解員崗位很鍛煉人,如今不少博物館的館長、副館長,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都是講解員出身。可如今聘用制讓講解員沒有了升職空間,難覓歸宿感。
“過去人們對博物館講解的需求沒有現在這么大,所以宣教部下面的講解員不多,都有編制。”八辦紀念館館長霍學進告訴記者,一般博物館宣教部編制也就幾個人,負責重大接待。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歷史文化,對講解需求在增加。“沒有編制指標,各館只能聘用。”有的是博物館自己聘,有的委托人才代理公司。記者獲悉,國有博物館是事業單位,近年來事業編制都嚴格控制,幾乎沒有增加。
“熱愛它,但真的留不下來。”張和鑫在大學4年一直是博物館志愿者,曾入選第四屆中國博物館十大志愿者之星候選人名單,但畢業后考慮到生計沒有進博物館,從事了和博物館有關的文化產業。
更多來應聘的年輕人將講解員當成一個臨時性工作,即使后來因為熱愛想留下來,但大多像張和鑫一樣,抵不過現實抱憾離開。記者獲悉,八辦紀念館的講解員最長待過五六年,漢陽陵博物館也經歷了幾位優秀講解員的離開。
如何留住人才亟待解決
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我市博物館數量由2009年底的39座,去年年底已增加到113座。其中免費開放64座,每年參觀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西安“博物館之城”新格局已基本建立。
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公眾社會教育職能成為了當今博物館的核心職能。各館都在努力提升博物館社會服務功能,建立愛國主義教育、未成年人教育的平臺,舉辦“我是小八路”“原始半坡快樂行”等各類面向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活動,博物館如今需要更加“多才多藝”的講解員,策劃活動、“因人施講”。可熟手流失“年年”招新人,優秀講解員培養非短期達成。從長遠看,講解員隊伍流失不僅會影響到各館本身發展,可能還會影響到“博物館之城”的建設進度,如今還沒有徹底解決之道。但為了緩解流失現狀,近年來,我市博物館開始招聘針對青少年活動和講解的“教育員”,并放寬年齡,博物館志愿者隊伍也在加強建設中。
記者獲悉,“恢復建立完整的、穩定的、有梯次的、能滿足需要的講解隊伍,實現因人施講互動式講解”也是我市博物館建設遠景目標的一部分。文化的更新換代是緩慢的,破解講解員流失還需要對這個群體更多關注和思考。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四川非遺傳承人走進高校(2016-04-13)
傳承非遺助推脫貧 四川啟動殘疾人蜀繡藝術人才培養(2016-04-13)
山西代縣民間傳統手藝年創產值5億多元(2016-03-30)
2016年三大必游黃金線路(2016-03-25)
武漢6位老人結伴自駕游美國 不會英文靠導航領路(2016-03-25)
江蘇常州文物修復師上央視走紅 曾是博物館保安(2016-03-24)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