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在飆紅的大數據下,種種不文明行為已成為另一個令人關注的焦點。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亂刻亂畫、損壞和順走景區公共物件……如何讓文明旅游成為一種自覺,值得引起社會深思,也是對國人素質和形象的一項重大考驗。
不久前,國家旅游局公布第四批游客“黑名單”,5名游客上榜。自今年4月6日施行《游客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已有16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單”。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依然還有人頂煙上,不收斂,到境外丟人現眼,這實在是令人齒冷三天。那么,為何會發生這種咄咄怪事呢?眾所周知,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文明游客也是表揚出來的,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看來,文明旅游有了“黑名單”以后,還應該有“紅指南”。
每當曝光游客“黑名單”的時候,以及曝光不文明旅游行為的時候,熟悉不文明游客的人都會感到很納悶,在家里都是本本分分的人,為何一出境就變成了不守規矩的人呢?這是因為人在休閑中釋放壓力和放松心情的時候,或者在脫離了自己生活和熟悉的群體、習慣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一些失范行為。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恰恰處于這兩種情形之中。所以,在消費過程中總會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很多人事后很后悔,可是惡劣影響已經產生難以挽回了。
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文明中國、禮儀之邦,居然發生“年年歲歲景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文明陋習,甚至丟人丟到了“天上”、丟人丟到了國外,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在建立游客“黑名單”的同時,建立“紅指南”制度,能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中小學階段開展以文明旅游準則為主題的素質教育,讓孩子們懂得文明旅游、理性消費的道理。對那些遵守《文明旅游行為準則》的游客,進行表揚,用先進典型引導游客遵紀守法。
旅游“黑名單”重在事后監管,而旅游“紅指南”卻能起到事先引領的作用。前不久,某景區設立了文明旅游簽名墻,凡是簽名承諾文明出行的游客,都會獲得一頂文明旅游禮帽和文明旅游宣傳箱貼。去年10月,某地成立“文明旅游銀行”,游客參加“銀行”成員組織的文明旅游團,全程文明旅游就能獲得積分,換取門票、免費旅游名額,甚至可成為“文明旅游形象大使”。各級不妨在倡導文明旅游中多使用這種正面引導的做法。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