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揚州時報獨家報道《揚州唐城墻申遺“指日可待”》的新聞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天,記者從市文物部門打探到揚州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綱要)。而據記者采訪得知,作為揚州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城墻將逐步打造成城市休閑景觀帶,而作為5A級景區的瘦西湖,也將利用水、綠景觀,重點展示唐羅城的城景。
整體規劃
揚州城遺址將重現古昔風韻
“揚州城遺址不僅包含唐城墻,還代表中華文明處于巔峰時期的歷史遺存。”市文物局副局長徐國斌介紹,揚州城遺址分布范圍及周邊相關地塊分為四塊,18.25平方公里覆蓋了上至春秋下至明清的歷代城市范圍。即東以北起江家山坎,經茅山公墓、鐵佛寺至平山堂東路,折線東接黃金壩路再向南至古運河一線為界;而南以古運河、二道溝、荷花池、篙草河一線為界;西沿篙草河向北至觀音山、西河灣一線為界;北以西河灣向東至江家山坎一線為界。
經了解,揚州城遺址范圍,主要包括隋代揚州城、唐代揚州城、宋代揚州城。其中,隋江都宮城、東城和羅城,唐子城,宋堡城在蜀岡上,都位于唐子城范圍內;而隋羅城、唐羅城、宋大城和夾城在蜀岡下,也都位于唐羅城范圍內。為推動揚州城遺址保護,我市已對揚州城遺址保護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規劃,即將揚州城遺址打造成“三區四軸三廊六點”的形式,重現古昔風韻。
“‘三區四軸三廊六點’的總體布局充分考慮了揚州城考古研究成果的保護與展示,并為未來的考古工作預留空間!毕嚓P專家介紹說,“三區”是指,由北向南分別為蜀岡上遺址展示區、宋夾城-瘦西湖遺址展示區、唐宋南門遺址展示區;“四軸”主要為四條南北向貫穿全程的景觀軸線,其中就包括再現二十橋景觀軸;“三廊”則為三條東西向的景觀視廊,串接起各景觀軸線,形成景觀網絡。此外,“六點”將分別展示黃金壩及東水門節點、唐宋東門節點、宋大城北門節點、宋大城西門節點、唐羅城西城墻北段節點、唐羅城西城墻南段節點。
規劃設計實施分為三個階段
近期
(2013年—2015年)
主要進行唐子城、宋堡城的城墻和護城河的本體保護和展示,并在其范圍內展開全面的考古調查或發掘。
中期
(2016年—2020年)
規劃建設重點為全面展示蜀岡上遺址。
遠期
(2021年—2030年)
基本建成具有鮮明意象的揚州城遺址公園整體格局,把揚州城建成有重要影響的考古研究中心,進一步豐富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充滿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三區四軸三廊六點
三區
蜀岡上遺址展示區、宋夾城-瘦西湖遺址展示區、唐宋南門遺址展示區。
四軸
四條南北向貫穿全程的景觀軸線,古城文脈軸、城墻水系體驗軸、古運河景觀軸、二十四橋景觀軸。
三廊
三條東西向的景觀視廊,蜀岡南緣文化景觀視廊、漕河濱水景觀視廊、東關街-西門街歷史街區景觀視廊。
六點
黃金壩及東水門節點、唐宋東門節點、宋大城北門節點、宋大城西門節點、唐羅城西城墻北段節點、唐羅城西城墻南段節點。
揚州城遺址將如何打造?
為詳細了解規劃內容,記者昨天特邀市文物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相關專家,全方位地解讀了揚州城遺址規劃情況。
1 蜀岡上景觀區將恢復梅林景觀
相關專家介紹稱,蜀岡上景觀區為遺址重點保護范圍,所有的景觀規劃設計均應以嚴格保護遺址為前提,重點景觀規劃內容包括:以保持水土和綠化美化為主的城墻保護景觀帶;護城河水系沿岸景觀綠地、原有菜園花圃生產用地規劃為觀光農業示范區或觀賞性淺根系花卉的植物園;部分原有建筑改造為遺址公園配套的管理服務設施。重要遺跡內涵保護展示,可考慮恢復歷史上的梅林景觀。蜀岡上景觀風貌以隋唐為基調,整體環境保持現有的空曠清新氛圍,在控制種植高大喬木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形成層次豐富、有明顯季節變化特征的景區。
2 宋夾城景觀區再現“蜀岡煙樹”文化景觀
“宋夾城景觀區將再現‘蜀岡煙樹’的文化景觀!备鶕巹濓@示,宋夾城區域已建成考古遺址公園,城內和周邊環境得到了較好的整治和修建。護城河水系的景觀效果也較好,景區以“水”和“綠”為主題,與瘦西湖景觀區連為一體,形成蜀岡下整片的水與綠,營造文獻記載中的“蜀岡煙樹”文化景觀。
據介紹,景觀規劃的重點為南部與宋大城的連接處,及北部與蜀岡上宋堡城的連接區域。結合考古研究,將宋三城格局的重要聯系環節予以展示。相應地,此區域的水系整治是重點,護城河與吊橋景觀是重要的景觀節點。
3 瘦西湖景區將重點展示唐羅城的城景
瘦西湖風景區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景觀效果已經達到較高水準。首先,瘦西湖景區的水、綠景觀可作為一個紐帶,將其與蜀岡上城址和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連接為一個整體;其次,從瘦西湖望向蜀岡和宋夾城的眺望景觀,以及從蜀岡上望向瘦西湖和宋夾城的俯瞰景觀,都是揚州城非常重要的視覺通廊和眺望景觀。該區域的規劃重點,一是區域內唐羅城的城景,主要的城墻、城門的保護和展示;二是北段與蜀岡西南角水系的連接。
4 古運河景觀廊道將與唐城墻進行連接
古運河沿岸景觀已經過一定的整治,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未來規劃重點是豐富景觀層次,以及北段與漕河、邗溝、唐羅城東北城墻、城門的連接區域的景觀建設,注重溝通與各主要景觀節點和景觀廊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景觀網絡。
5 蜀岡南緣景觀廊道成旅游大通道
沿蜀岡南緣延伸的平山堂東路是蜀岡上、下區域的重要交通聯系線,也是蜀岡上、宋夾城、瘦西湖三大景區的交會處,位置重要。不僅起著重要的交通旅游聯系作用,同時是重要的景觀廊道,其景觀規劃設計和交通管理必須和三區的整體規劃相協調。
6 唐城墻將逐步成為城市休閑景觀帶
結合目前已經實施保護和展示的城門遺址節點,規劃唐羅城和宋大城的城墻景觀廊道。根據近期該區域的景觀整治和遠期的考古發掘,逐步規劃為以開放綠地和開放活動場地為主的城市休閑觀光景觀帶。景觀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遺址展示節點的標識設計、遺址保護展示配套設施、綠化美化等。所有的建設均以保護遺址為前提,不得損害地下遺址。景觀植被的選擇也以小灌木和花草為主,以開闊的景觀效果為主。
7 古城文脈軸重點打造“水植物文化”
此廊道的景觀以水和濱水植物為主題,對二道河進行水體整治和濱水綠帶建設,形成揚州城中部的一條開放空間。濱水栽植為具有識別性的花木或秋葉樹,形成季節性的觀賞廊道?紤]栽植的樹種有桃、梅、楓等,形成一條色彩絢麗的景觀帶,穿入揚州城北部的綠樹濃陰之中。景觀廊道中設置連通的步行系統,包括散步道、自行車道和活動場地,營造親水的公共活動場所,未來將根據考古發掘和研究結果調整展示方式和景觀營造方式。
8 二十四橋景觀廊道將成城市公共客廳
遠期擬實現官河的整體恢復,恢復其上的重要橋梁,沿岸形成步行綠化景觀帶,它一方面連接著揚州城遺址各展示點,另一方面也連接著現代城市中的商業、文化等重要功能區,將成為歷史景觀與現代功能相結合的城市公共空間。其景觀營造以水和橋為主題,注重休閑空間的設計和營造,使其成為揚州城的公共客廳。
規劃
今明兩年將打造成 郊野型濱水景觀帶
今明兩年,我市重點開始進行蜀岡上遺址的保護與展示。相關專家表示,結合考古工作,主要進行唐子城、宋堡城的城墻和護城河的本體保護和展示,并在其范圍內展開全面的考古調查或發掘。此外,城內加強建筑和環境控制,嚴禁新建建筑物和構筑物等一切可能破壞地下遺址的行為,城內居民的生活生產基本維持原狀。
據了解,今明兩年重點實施的工作中,包括清除對唐城墻、宋堡城的城墻本體造成破壞的植物,保護城墻本體;種植淺根系植物和地被,保持土芯水土,堅持日常維護,形成城墻保護展示景觀帶;整治唐子城東城墻北段,搬遷其上疊壓城墻遺址的建筑;整治唐子城北墻東段,遷移其上疊壓城墻遺址的建筑,使唐城墻初步形成郊野型濱水景觀帶。
思考
揚州城遺址保護 與利用更值得關注
市文物局局長冬冰介紹,相比揚州城遺址的宏觀目標來看,古城墻遺址申遺并不是目的,“申遺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揚州城遺址模式在全國絕無僅有,城墻是揚州城的輪廓線,勾勒出揚州城的地域,揚州城遺址更值得我們關注。”
冬冰介紹,我市目前的考古工作以唐子城為重點,圍城揚州城遺址公園的開發與利用進行大量的前期工作,揚州古城墻是其中的組成部分,“揚州在隋代的地位舉足輕重,相當于當時的陪都,明清之前的城墻是沒有包磚的,我市現在殘存的唐宋時期城墻均是夯土材質。”
冬冰說,揚州古城墻內涵豐富,歷史悠久,拿我們夯土材質的唐宋城墻與磚質的明清城墻相比,不太恰當。冬冰認為,我們應該更注重揚州城遺址的整體歷史價值,而不是單就城墻的話題展開討論,“可以借由古城墻申遺的話題展開揚州城遺址保護與利用的話題討論!
文物專家介紹,揚州城遺址被稱為通史式疊壓式城市,從隋到宋,甚至更遠的春秋時期開始,北邊的子城就一直存在,到了隋代,衙城還在蜀岡之上,到了唐代,由于當時“揚一益二”的繁榮勝景,所以揚州城從子城向南發展,直到今天的南門遺址,這一塊的區域接近20平方公里范圍,所以稱為通史式相繼疊壓。目前揚州城遺址的保存形態是多元的,以地下遺址的模式為主,“從蜀岡下到北護城河,在唐代屬于唐羅城組成部分,再往南是明清古城,明代舊城范圍東西的界線以二道河和小秦淮為界線!
中國游客參團泰國游,導游賣自費項目不得超過600元(2016-05-16)
寧夏銀川:濱河黃河大橋將于28日通車(2016-04-30)
銀川至敦煌旅游列車首發——鐵路給力助推“全域旅游”(2016-04-30)
(轉)央視曝攜程旅行套餐機票退票費達40% 拒提供行程單(2014-07-14)
薩爾茨堡(2014-06-2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