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隱寺位于安徽省巢湖之濱的西黃山腹地,曾經是一座高僧輩出的古剎,原名“白衣庵”,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明朝末年,遣臣吳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滄桑,以及明朝沒落衰亡景象,回到故鄉憤世出家,隱居于白衣庵。后清延請其出山,幫
位于巢湖市北郊的紫微洞,是一座國內罕見、特色鮮明的地下河型洞穴。全長1500米,洞體宏闊,結構繁豐,景觀奇特,以雄、奇、險、幽著稱,為江北第一大洞。洞內最奇妙的景觀是“四絕”、“三奇”。“四絕”為玉螺帳、石鵝管、天外飛
王喬得道、許由洗耳、浮丘垂釣、巢州地陷的傳聞軼事娓娓動聽,聞名遐爾。商湯伐紂、夏桀敗走南巢、張良蟄隱大秀山、范增歸葬亞父山等,更為巢湖平增思古幽情,添就誘人史話。這令人神往人間圣境,引歷代名流大家盤桓駐足,潑墨揮毫。巢湖
三巖寺位于巨溪鄉境內,離麗水市西部44公里,與著名景區東西巖為鄰。該山雄偉峻峭,站在山巔,一覽眾山小,俯瞰四周錯落群山,碧綠滴翠;迎云起霧涌,清涼襲人,心曠神怡。民國《宣平縣志》載:“三巖在縣東七十里,符巖(天師樓)之左
卯山,距松陽縣城12公里,山勢平緩,狀若覆盆,秀松如展,堅石鱗鱗,昔為唐名道士葉法善修煉之所。山頂原有通天宮、點易亭、試劍石、紫霞宮,久廢。山腰道院、儉公祠、白鶴洞等古跡猶存。葉法善(616-720)字道元,松陽人,為唐
獨山村是遂昌古代聞名的村寨。南宋孝宗年間,尚書左丞相葉夢得曾孫葉岳巒自松陽縣遷居獨山,始成村落。村前天馬山,背靠烏溪江,林木茂盛,有小赤壁、棲靈巖、棋盤石、遺愛亭等景點,南北兩端有寨墻拱衛,古道由寨門出入,地形險要。獨山
含暉洞位于遂昌縣城東4公里處,系古代巖崩擁壘而成。 含暉、靈泉兩洞上下相續,洞內可容納百十人,洞內涼氣襲人,泉水脈脈。相傳宋高宗趙構、明太祖朱元璋曾避難于此,令人津津樂道;明代戲圣、遂昌知縣湯顯祖和諸多文人墨客都留有詩篇
如龍橋位于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橫跨于舉溪,南北走向,明天啟五年(1625年)修建,全長28.2米,凈跨19.5米,矢高6.8米,面闊6米,有廊屋9旬,是全國迄今有確切記年、現在壽命最長的木拱橋。如龍橋造型美觀、結構復雜、
蕭湖,北接千年古鎮河下,西依京杭大運河,與勺湖、月湖并稱為“淮上三湖”,占地近1100余畝,水面百余畝,湖中點綴著大小不一的9座小島,分南北兩區,中間為蓮花古街,其中南區韓信紀念建筑群的韓侯釣臺及漂母祠最具歷史意義。
盱眙欣業山莊位于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畔盱眙縣境內占地近2000畝,分為休閑度假區(盱城鎮),特色養殖區(官灘鎮,原生態種植區(黃花塘),山莊目前具備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養殖、展示、推廣和配送功能一條龍。立足盱眙,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