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的歷史
朝天宮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吳王夫差在這里的冶山冶鐵鑄劍,建文廟的歷史可追溯至北宋,明代命名為朝天宮,是皇室禮拜道教諸神和學習朝見天子禮儀的場所,后毀于戰火,清同治五年至九年(公元1866年-1870年)在原有基礎上改建,又成為了文廟,江寧府學也從雞鳴山遷于此處。
朝天宮
朝天宮南臨人工運河“運瀆”,有“萬仞宮墻”圍繞,墻內有一泮池,東西兩側分別為“德配天地”和“道貫古今”牌坊。主體建筑從東南到西北依次為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頂覆黃色琉璃瓦,欞星門下的四對團龍雕像栩栩如生,大成門前立著孔子塑像。崇圣殿后是后花園部分,東邊的飛云閣附近是乾隆御碑亭,西邊的敬一亭是冶山最高處。
南京市博物館
崇圣殿的一側是南京市博物館的主展廳,主要有基本陳列《龍蟠虎踞--南京城市史展》。展品按照時代更迭的順序排列,一層是遠古到明清的展品,二層是民國時期的展品。三層是《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鎮館之寶”元末明初的青花梅瓶即在這,瓶上惟妙惟肖地繪著“蕭何月下追韓信”圖。
南京市博物館將大成殿和崇圣殿辟為特展和臨時展展廳,朝天宮正在舉辦的展覽都會寫在門口的牌子上。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