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布局
寺廟主體建筑東西走向,大門即哼哈殿在最西端,掛著“攝山棲霞寺”豎匾(棲霞山又名攝山),走過景區外寫著“棲霞禪寺”的石牌坊即到大門,它同時也是整個棲霞山的大門。由西向東依次參觀中間有觀音像的明鏡湖(彩虹明鏡),分別位于道路南北兩側的鐘樓、鼓樓,半月形的月牙池,接著來到主要的幾座殿宇前。
明征君碑
月牙池后是彌勒殿,北側的小亭子不留神容易忽略,一定要去看一下,里面有明征君碑,為紀念寺廟的始建者明僧紹而立,是中國僅存的數塊唐代行書碑之一。碑首為6龍拱額,上篆“明征君碑”4字,由唐朝書法家王知敬書寫,碑身兩側為獅首綬帶西番蓮紋飾,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起草,書法家高正臣行書題寫,通篇2376字,為四六韻文,以10首名詞作結尾。
玉佛樓
寺內其他建筑還有藏經樓;玉佛樓,樓內玉佛為臺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云大師捐贈;供奉日本贈送的鑒真塑像的鑒真紀念堂(過海大師紀念堂)等。
舍利塔
由毘靈寶殿往東不遠處就是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重建于南唐,石塔有5層,高18米。注意看基座和塔身上的浮雕,刻著各菩薩和佛教故事,非常精美。
千佛巖
千佛巖緊挨著舍利塔,始鑿于南朝齊,沿著山壁的一個個洞窟中雕刻著一尊尊佛像,最大的一尊在大佛閣,又稱三圣殿、無量殿,也是千佛巖開鑿最早的一個石窟,里面的無量壽佛高十多米。在102窟中你能看到曼妙的飛天像,與敦煌飛天相呼應,稱“東飛天”。有趣的是,在最后一個石窟還有一尊手執鐵錘與鐵錐的石工雕像,感興趣的不妨去找找。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