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昭寺的正門入口處前面,豎立著兩塊石碑,南邊一塊是唐蕃會盟碑,又稱“長慶會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寬82厘米,厚35厘米,用漢藏兩種文字刻成。這是公元823年,吐蕃贊普為紀念長慶元年至二年間的唐蕃會盟所建。 唐穆宗繼位后,唐蕃雙方為長期和解,決定“刻日月于巨石”,寫甥舅會盟碑。據歷史記載,從公元706年到822年,吐蕃和唐朝之間的會盟達8次之多。公元823年所立的唐蕃會盟碑,記載的是第八次會盟的盟文。 公元821年,第八代贊普赤熱巴巾派使臣論納羅向唐請盟,當年9月會盟于長安西郊。公元822年在拉薩設盟臺,吐蕃最高僧官本參布參加會盟并誦誓約;公元823年立碑,唐朝使臣太仆寺少卿杜載等參加落成典禮。 碑文記載:“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贊。”碑文中強調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締結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歷史和功業,并記載了這次會盟的經過、立石年月以及雙方參加登壇會盟的官員名單。這塊會盟碑表達了漢藏歷史悠久的親密關系,是漢藏歷史上一件可貴的文物。
更多相關博文
白龍潭(2019-11-02)
真武廟(2019-11-02)
焦作市凈影風景區(2019-11-02)
陪嫁妝村(2019-11-02)
鳳凰嶺(2019-11-02)
云臺天瀑(2019-11-01)
錦繡云臺溫泉山莊(2019-11-01)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