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飲食繼承了古徽州的傳統,菜以粉蒸、清蒸和糊菜為主要特色,味道大多帶有辣味,主食多為米飯,當地產的米酒、白酒值得一嘗。需要說明的是,一些婺源比較出名的地方菜,只有在一些小店或者農家才能夠吃到正宗的。點菜的時候別忘了向主婦要她家自制的酶豆腐(類似于寧波的毛豆腐)、酸辣椒、腌柚子皮,爽口、解酒、下飯,這三樣下飯小菜是免費贈送的,酸豆角也是好的配菜。
婺源當地人把主要特產概括為“綠紅黑白”,除了“紅”(荷包紅鯉魚)只能裝在肚子里帶走外,其余三色都值得購買。婺源綠茶三色中的“綠”就是婺源綠茶,又稱“婺綠”。婺綠在唐代就受到著名茶葉專家陸羽的關注,他在《茶經》中說“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記載。宋代的《宋史食貨》將婺源茶列為全國六種名茶“絕品”之一。明清時代,曾列為向朝廷進獻的“貢茶”。明朝時,婺源縣每年進貢的茶葉就有2500公斤左右。十八世紀開始就已進入國際市場,乾隆年間,外銷到英國;咸豐年間,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德馨”、“金隆泰”四家茶號,共制綠茶數千箱運往香港銷售,獲利極豐!坝岬率ⅰ辈杼査啤靶铝恪本G茶還遠銷西歐。婺綠的品種有茗眉、珍眉、貢熙、珠茶、靈巖劍峰、毛尖、仙芝、龍井、天香云翠、蘭舌等,種類非常多。婺源茶品牌統稱為“婺綠”,比較有名的品牌有大鄣山有機茶,主要出口歐盟,出口量占歐盟市場一半。龍尾硯四色中的“黑”就是龍尾硯(又叫歙硯)。江灣雪梨是四色中的“白”,因產地江灣而得名。明代,婺源人從歙縣丁字橋引進梨苗,與當地野生棠梨嫁接,在剛出果的時候用油漬紙將梨層層的裹好,不讓陽光照著果子,又吸足了水分,等成熟的時候,連紙一起摘下,碩大且皮白,皮是一點也不澀的,而且味清甜肉脆,還有一點香軟。品種有“六月雪”、“西降塢”、“白梨”、 “蘇梨”、“馬鈴梨”等多種。尤以“西降塢”梨為上品。其它特產除了以上這三種特產外,甲路油紙傘也值得購買,這雅致古老的物品雖沒有實用價值,但可以作為很有創意的家居裝飾物。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