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wù)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后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后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飯。
二、平常禮數(shù)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tǒng)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稱“公公”,女的則稱“奶奶”遇客人或負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助并送到分手處。
結(jié)婚的男子和女子,只要見到見到長輩,男的就要叫“爹”,女的就要叫“媽”。在學堂里一般見到老師都自稱學生,與老師或比自己年長的長輩談話中很少帶“我”字或盡量避免。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