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下方的碑座上刻有“梅雪交香”圖,為梅品山自繪。碑陰是名畫家呂鳳子(前中央大學教授)所繪的一剪寒梅,挺立于漫天飛雪之中,顯得分外俏麗。六個飛角下各系銅鈴,風吹鈴響,其聲清越,仿佛是
九天飄來的樂曲,如泣如訴,為人世間的不幸而悲鳴。亭六面石柱間隙有鐵欄,全亭無寸木,地基理石丈許,亭階五級,在第四級兩側設有靈芝形座凳,供游人坐觀碑文。亭前一座假山,山上石獅一群,形態各異,立行騰狀,俯仰坐臥,
無不畢肖。左右置有石桌,供游人對弈,小凳若干。亭后為合墓,筑長方形一廓,鋼筋水泥澆成。墓四周用青磚砌成飛口下直的正方形墓頂,頂上鐫有兩朵梅花,正南面書有“
雙烈墓”三個紅字。墓的四周,環植梅樹百珠,配以翠竹青松,景色宜人。值得一提的,還是那亭頂上倒置形的荷葉,有紋有蒂,在建造中因拌入大量的銅屑,而生銅綠,故永呈綠色,風韻無窮。一日之內,
朝暉夕映,荷葉多彩,變化萬千。晨光熹微,露珠閃爍,青翠欲滴;中午時分,艷陽燦爛,益且妖嬈;夕陽返照,余輝一抹,嬌如美人。正由于荷葉亭如此美輪美奐,獨具一格,因而蜚聲大江南北,吸引游人,成為阜寧城唯一的風景勝地。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