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4000多年前,在
沅水東南枉渚河口的一座大山上(今常德德山)隱居一位儒雅之士,叫
善卷。堯南巡洞庭蒼梧時,曾上山拜問善卷先生許多治理天下的大事。先生的侃侃而談,令堯非常感動與佩服,遂拜善卷為師。堯老了,將位讓于
舜。舜知善卷為堯之師,欲將位禪讓于善卷,善卷婉拒,并從此藏入深山過著
歸隱生活,直至仙逝。史料記載:“善卷,枉渚人,帝堯南巡時拜善卷為師,形為一代賢君。堯死后傳位于舜,因善卷為堯之師,故欲讓賢于善卷,善卷不受。”《廣湖南考古略》載:“善卷古賢人,堯北面事之,舜以天下讓善卷。卷曰‘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德。予何以天下為哉?’遂入深山莫知其處。”唐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文學家、哲學家和著名詩人
劉禹錫被貶
連州(今廣東連州)刺史,中途改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途經辰溪慕名上山祭拜善卷墓和善卷祠。想到歲月悠悠,人杰地靈的大酉山,詩人有感而發,韻嘆:“先生見堯心,相與去九有。斯民從己治,我已安林藪。道為自然福,名是無窮壽。仙緣在此山,贊者常回首。”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