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per的爆發有賴于幾個核心要素:
第一:打造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據該公司的董事Philp Wolf(Phocuswright創始人和前任CEO)在今年四月份向我介紹,Hopper從2011年轉型,開始確定了票價預測和搜索的方向后,他們就購買了大量的GDS票價歷史數據,并基于這些數據開始開發分析和預測模型。他們想得很清楚的一點是,和這一領域為數不少的創業公司一樣,只是對現有的GDS和其他公開信息源的數據做整合,并利用一些票價計算規則和炫酷的UI是無法顛覆OTA和包括ITA這樣的領先者的,尤其是在機票預訂這樣一門做了幾十年的紅海中。從2011年轉型到2015年初產品發布,歷經了四年,Hopper終于憋出了大招:票價預測的準確度高達95%。
第二:精英團隊。如此NB的公司背后一定有賴于NB的團隊,其CEO Fred Lalonde在旅游分銷和在線旅游行業已經耕耘20多年,他在1997年所創立的酒店直連平臺NewTrade于2002年被Expedia收購,其后的四年間他擔任Expedia的酒店和度假業務副總裁,并且是Expedia酒店業務的奠基人。后于2007年創立Hopper,從事目的地搜索聚合服務,并于2011年轉型做機票預測和搜索服務。而在四年間,他的團隊最多也才30人,其中不乏出自Expedia、NewTrade等公司的高人。從酒店技術到票價預測,跨度可謂是非常之大,但這一切都有賴的是其團隊深厚的技術功底和對產品的理解。
第三:投資者的大格局是成就Hopper憋大招的關鍵外因。Fred Lalonde 2007年創立Hopper,2011年轉型,產品發布前就已經融資2000萬美元,投資者對其能力和團隊的信任,可以讓他們悶頭干四年,并且是出手不凡。而在十年前,另一家從事票價預測的公司Farecast同樣是蟄伏幾年,產品上線不到兩年后即被微軟以1.15億美元收購。據Crunchbase的數據顯示,Hopper的一家VC 投資者Brightspark Ventures居然從2007年的種子輪,到2016年3月的C輪,歷經十年一直在跟投。相比中國某些投資者的心浮氣躁,美國的創投環境和成熟的投資者心態顯然是給予了Hopper更大的成長空間。
第四:Hopper堅持讓產品說話。如前所述,Hopper自稱其預測的精準度達95%,其60%的推送信息是告訴消費者此時不適合訂購機票(這點充分顯示了Hopper對其產品的高度自信),其產品被App Store評為2015年最佳旅游App,Hopper也被安卓Google Play評為“杰出創業公司”。 但Hopper的團隊對產品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認識,其應用內并沒有加入現在最流行的Chat Bots(智能聊天機器人),也沒有自然語言搜索。簡而言之,對商業模式和產品的核心競爭的信心是他們不盲從的根本所在。
第五:在營銷方面特立獨行,注重口碑。Hopper不跟風,不玩重定向,也不投放Google AdWords。Hopper的產品發布一年半,在極低的市場投入的情況下,收獲了近千萬的App下載量。
第六:專注和耐心。Hopper認為旅游預訂的未來在移動端,因此他們全部的開發資源都集中在移動端,PC網站也只有寥寥數字的文字介紹和App的下載鏈接。而在另一方面,Hopper在充足的資金和投資者支持下,創業十年,歷經了業務轉型,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正如Fred Lalonde所說,“我們知道必須投入多年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機票分銷是一項封閉的、不透明、整合式的分銷生意。想要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必須假以時日!
雖然現在預測Hopper的成功還為時尚早,且他們在這領域中也從來不乏對手。但五年甚至是過去二十年的積累,已經為這領域的后來者建立了極高的競爭壁壘,畢竟蟄伏多年在數據分析和預測方面的積累絕非是競爭對手可以用錢砸出來的。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