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 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有本民族傳統(tǒng)的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于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 花紋。發(fā)結(jié)細辮繞于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繡有花彩紋飾。
趕山圍獵
桂林地區(qū)龍勝縣瑤族狩獵習俗。過去,趕山前要祭山神,祈求保佑狩獵順利、人員安全。有些則行“偷雞”祭“媒山”儀式,據(jù)說讓雞主人臭罵一頓,更加吉利。到圍獵點后,獵手們設(shè)卡、分散包圍,同時放獵狗搜尋。發(fā)現(xiàn)野獸,獵狗狂吠報警,守卡獵手迅速做好準備,伺機出擊。這種辦法也叫“圍廠”,一次“圍廠”落空,再行組織,直至獵獲為止。
禁風節(jié)
桂林市臨桂縣廟坪瑤旋傳統(tǒng)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正月二十日。傳說遠古時,風神發(fā)怒,村寨受災。有神仙指點眾人,正月二十日禁聲禁風,祭祀風神,果然靈驗,這一天便成了禁風節(jié)。
打旗公
龍勝縣泗水鄉(xiāng)紅瑤傳統(tǒng)民俗活動。時在農(nóng)歷五月十五日。傳說當年朝廷官兵(旗公)經(jīng)常對瑤族同胞進行敲詐勒索,進村闖寨大肆搔擾。為了有效抗 擊,每當這時,瑤族青壯年都上山去準備木頭石塊,老少則留在寨里迷惑、引誘敵人。待敵人到了路口,就派腳程最快的小孩子上山報信,山上立郎滾下木頭扔下石塊,打得敵人抱頭鼠竄。為慶祝勝利,以后每年都舉行打旗公活動。
唱盤王歌
桂北盤瑤舉行婚禮時唱的歌。盤瑤是瑤族一個支系,信奉盤王。相傳他們的祖先為了謀生,“漂洋過海又過江”,走了3個月,船還在海中央,驚濤駭浪中,想到了盤王。他們向他祈禱,求他降福,誠心感動了盤王,風停浪息,行船兩日便到了彼岸。從此訂下男女青年舉行婚禮時,必須唱盤王歌、還盤王愿的規(guī)矩。
長鼓舞
長鼓,又稱黃泥鼓。長鼓舞是瑤族傳統(tǒng)舞蹈。長鼓多用燕脂木制成,長約2尺5寸,兩端粗,中間細如蜂腰。鼓身繪有花鳥或龍鳳圖案。有些長鼓,兩端和腰部系有銅鈴,起舞時,鼓聲咚咚,鈴聲當當,組成“和弦”。形式有雙人舞、4人舞和集體舞等。舞者腿扎綁帶,身著短裝,肩挎長鼓,雙手擊拍,時而曼步輕舞,時而跳躍急轉(zhuǎn),鼓聲伴隨舞姿,時徐時疾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