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瑤族在中國,中國的瑤族在廣西。八桂大地上居住著瑤族的各個支系,如河池南丹的白褲瑤、百色凌云的背簍瑤、藍靛瑤、桂平的盤瑤等等
世界的瑤族在中國,中國的瑤族在廣西。八桂大地上居住著瑤族的各個支系,如河池南丹的白褲瑤、百色凌云的背簍瑤、藍靛瑤、桂平的盤瑤等等。而桂北地區龍勝各族自治縣的“紅瑤”,則是瑤族中的另一個支系,因穿紅色服裝而得名,主要居住在龍勝縣的泗水、和平鄉一帶的山區里,也被譽為“桃花林中的民族”。
光陰,瑤女的嫁衣
正月初一,天還蒙蒙亮,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黃洛村,13歲的潘巧平就在睡夢中被媽媽的叫醒,“快起床了,得趕早在鄉親們起床前去水井許個愿。”
潘媽媽拿起昨夜已準備好的3支纏有紅紙的香遞給了女兒,她自己拿著水瓢、鞭炮,拉著女兒匆匆趕奔村里的水井。水井邊靜悄悄,潘媽媽連忙讓女兒插香祈禱:“水井公、水井奶,給我喝口新年水,教我乖、教我巧,教我會挑大蟲爪(老虎爪)。”據老人說,這樣做,慢慢長的女孩子會越來越心靈手巧,繡起花衣又快又好。
以上的這一情景,是紅瑤民族每個女孩長大成人前必須舉行的“吾家有女初長成”儀式,這一天,也是瑤女開始了人生學繡花衣的第一步。
說到老虎爪,龍勝紅瑤族至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皇帝與其隨從上山打獵,由于皇帝走得快,一下子就將隨從甩得老遠,獨自進入了深山,結果迎面碰上一老虎。皇帝射虎不中,正在這生死關頭,一瑤族姑娘從旁邊射中老虎。皇帝為了感謝其搭救之恩,砍下老虎爪說:“朕今日沒有什么貴重之物答謝,就以這只老虎爪作為朕的玉璽,今后凡持有老虎爪玉璽的人,見朕不須下跪。”隨即用老虎爪沾上老虎血蓋在瑤族姑娘的背上作印璽。此后,紅瑤女的花衣背部都繡著一對老虎爪,世代相傳至今。現在老虎爪泛指紅瑤花衣。
在有著“世界長發第一村”的黃洛村,83歲、身體硬朗的潘鳳宣老人坐在自家木樓里,正在一塊藍靛染制的黑土布上繡著各式鮮艷的幾何圖案,連老花鏡都不用戴。
看到記者感興趣,她連忙翻出她最近完成的“作品”,像孩子般炫耀著,一件黑色土布衣服,領襟、衣背、胸前及袖口處飾大面積的挑花和織花,手工之精細,色彩艷麗,讓人嘆為觀止。“這是為外地讀書的孫女繡的嫁衣,不管孩子將來在大都市有多時尚,嫁人還得穿花衣的。”
“紅瑤女孩子不會繡花會被人‘譏笑’的,”潘鳳宣老人說,過去紅瑤流傳著一首歌謠:“五歲六歲玩泥巴,十三四歲學繡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對瑤女來說,花衣貫穿一輩子的美麗證物,幼時,織花衣是人生必修課,為人妻時穿花衣,為人母后傳授女兒……
過了年開始吃30歲的飯的潘永艷,在村里開了一家飯店,立志先立業后成家。由于黃洛因長發而出名,絡繹不絕的游客讓潘永艷應接不暇。對記者的問話幾乎是半天不回一句,但一提到花衣,她兩眼開始發光,“嫁衣得自己親手繡才有意義。現在忙,但只要有時間,就會坐下來繡繡自己的嫁衣,”聰慧的潘永艷悟性很高,常常是看別人繡兩下她就學會,“媽媽年紀大了,眼力不濟,我得繡上兩件,一件留給自己做嫁衣,一件做生日禮物送給媽媽。”孝順的潘永艷說道。
繡織 花衣的靈魂
聽說我們想見識一下繡、織手工藝全過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瑤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50出頭的潘繼鳳放下手中活計,拿出針線、土布,不用描圖打草稿,僅憑她那雙巧手,對準線路布眼,從衣領處往外推算,按每幅花應占的位置,用白線先繡出方格縫出記號,再在白線外圍繡上藍線,然后按預先安排的位置,用綠線繡上圖案的框架,接著開始用各色絲線往框架里填,銀針不停穿梭著,看得記者眼花繚亂。
“瑤繡多為平繡。最大的特點是采用反面繡法,挑時不看正面,而是從反面運針,但正面卻顯得十分平整,紋路清晰。”刺繡是瑤女必學的手藝,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一件花衣是否繡得成功,全看一個女孩子的刺繡水平了。”
“織腰帶、頭巾多是用棉紗、麻紗為材料作經線,各色彩線為緯線,通過機杼或手工織成的,所以織腰帶最初的工序就是理出經緯線。”潘繼鳳邊說邊麻利地將兩個木樁分別擺放兩頭,用石頭壓穩,中間放上兩塊木枋,“織多寬腰帶就要多寬距離,”邊說邊將紅白綠各色線搭配好,拉開,隨著“咔嚓,咔嚓”聲,織機的各色彩線上下沉浮著。
“為了保證編織緊密,便于繞滿線的梭穿引于緯線,需要用布刀壓緊。”潘繼鳳邊拿著布刀固定緯線邊講解。布刀是用優質的雜木制成,也稱“打緯刀”,刃薄背厚,布刀厚背處挖空,兩端彎如牛角,便于手握布刀將布打緊,“這樣腰帶會顯得緊密細致。”
接著潘繼鳳又拿出一條細細的、打磨得油光發亮的竹片,用它挑起一根根經線,“腰帶上的色彩斑讕圖案就是靠它挑出來的。”
“繡一件花衣需要一年至三年時間,費時且繁瑣。現在多數瑤女都繡些腰帶、東把和頭巾兜售,東把和頭巾二三十元一件,合適的價格和純手工刺繡很受游客的青睞。”東把是瑤話,是瑤妹子穿裙時吊在裙子兩邊的裝飾品,長五寸寬兩寸的長方形花片對折而成,下頭吊有絲線花須,很是漂亮。
“那些被巧手瑤女繡在衣服上、記錄著紅瑤民族生產、生活的飛禽走獸、藥用花草、農作物等圖案,早已成為紅瑤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符號。為此,紅瑤服飾還被入選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了。”潘繼鳳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
潘繼鳳口氣急轉直下,忍不住嘆起氣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觀念也在改變了,加上傳統瑤服制作繁瑣,耗時長,很多人直接到商場買成衣還來得方便。加上女孩子求學的求學,出門打工的打工,沒有足夠的時間像長輩那樣自幼學習繡花織布,紅瑤服飾慢慢淡出瑤族人們的生活中。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