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一來就火了。門票遭秒殺、訂票系統故障、1000元黃牛票網上熱炒,公眾蓄積已久的觀光旅游熱情瞬間釋放,來內地的迪士尼似乎正中消費者胃口。
斥資55億美元,上海迪士尼打的不是沒有準備的仗。作為中國內地首座迪士尼樂園,為了取悅中國消費者,園中許多景點和娛樂演出將成為全球迪士尼樂園的首發項目,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城堡、全球迪士尼樂園中首個以海盜為主題的園區、最長的迪士尼花車巡游路線等。
盡管是地道的“美國特產”,以童話世界為主題迪士尼做的卻是世界的生意,迪士尼樂園的收益中,有60%以上來自于園內的二次消費,這些二次消費包括酒店、餐飲和消費品。
能產生如此巨大的經濟效益,離不開文化產品創新和對消費者品牌認同的培養,而衍生品產業鏈的成熟模式同樣功不可沒。票房、音樂劇、出版物、服飾、食品、玩偶、家居用品甚至是汽車等都出現在迪士尼延伸品產業鏈上。
上海迪士尼499元一張的普通門票不算低,內地市場也用最簡單的方法做出自己的回應,有效供給必能滿足與之對稱的需求。因此迪士尼的火本在意料之中,而如此之火卻并非情理之外,這是商業的力量也是文化創新的力量。
早在2014年,中國出境游人數便首次過億;同一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從消費需求看,我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
去年全國GDP增長6.9%,消費貢獻率66.4%成為不折不扣的“頂梁柱”。和房地產類似,旅游業是消費終端一個產業鏈極長的行業,附加值高,不僅涵蓋了餐飲、酒店等有形消費,更包括文化體驗、精神訴求等無形消費。
根據世界旅游理事會的統計,去年中國人出境總花費高達1.35萬億元,這一數據已相當于云南省去年全年的GDP規模。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出境游的旅客預計會超過2億,隨著國內中高收入階層的成長壯大,這些人的消費饑渴如何滿足成為眼下消費升級的關鍵。
有錢不怕買不到想要的,問題就剩下去哪兒買了。從日本秋葉原的電器賣場,到法國巴黎的老佛爺百貨,再到泰國普吉島的熱帶海灘、瑞士阿爾卑斯山白雪皚皚的滑雪場,無論是產品消費還是娛樂服務消費,中國人買買買、玩玩玩的背后是對更高質量、差異化產品的需求,如何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滿足人們不斷提升的個性化需求成為國民經濟必須面對的新問題。
迪士尼不是一天煉成的,但應該成為國內消費品升級的樣本。有了更多的高質量的“迪士尼”之后,國人可能足不出戶就能滿足需求;有了更多的千差萬別的“迪士尼”產品之后,中國游客這一“行走的錢包”很有可能順理成章地“不走”了。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