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溶洞位于西安市南秦嶺山中柞水縣城南13公里的叉路口,磨石溝南4公里的石甕鄉一帶,面積約17平方公里,距西安市160公里。 這里自然環境靈秀典雅,景點多而集中,既有可與瑤林仙境媲美的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青水秀風光迷人的山峰美姿,是一處難得的以溶洞和自然景色為主的旅游區。目前已發現的溶洞有115個,在已探明的17個溶洞中,最為吸引游人、自然景觀絢麗多姿、可以開發利用的溶洞有9個。其中佛爺洞、天洞、風洞、百神洞等已對外開放。 佛爺洞由上、中、下三層和一個牛角狀支洞組成,洞內有5個天然大廳,鐘乳造型千姿百態,有“石人”、“石馬”、“唐僧”、“八戒”等,形象生動,惟妙惟肖。各種石乳、石筍、石柱、石瀑布在五顏六色的燈光下,絢麗多姿,如同仙境。 天洞為隧道式洞穴,小巧玲瓏。洞內時而開闊,時而窄小。有的石筍墩實憨厚,有的則嫩芽細枝正在發育;有的地方如同排列著眾多的石鑼、石鼓,手掌擊之,訇然有聲,音色各異。特別是洞壁的石花,小而多姿,朵朵相連。彩燈下似牡丹吐芳,如彩菊爭艷。 風洞是至今發現最大的溶洞,洞內可容1000人以上的大廳數10個。特別是其內的“蝙蝠堂”,堂內可容2000人,棲息著成千上萬只蝙蝠,一受驚嚇便展翅齊飛,聲音如雷貫耳,形成一大奇觀。 筆架山風景在柞水溶洞區內,乾佑河環山流過,兩岸青峰翠綠,滿山青草如茵。河中卵石堆砌,砂子細潔如玉。與佛爺洞、風洞、天洞隔河相對,有三個尖峰,形成筆架狀,為四壁峻峭、巍峨壯麗的筆架山。中間一峰又叫“對臺峰”,山勢崢嶸,四壁懸絕,既象杭州的“飛來峰”,又似桂林的“獨秀峰”,風景十分奇特,故有“西北奇峰”之稱。 柞水縣石翁鎮山清水秀,奇峰突兀。因為其地質多為石灰巖,裂縫較多,透水性好,加之又系亞熱帶氣候,溫度較高,巖溶發育較快,已明顯外露的有佛爺洞、天洞、風洞、百神洞及西干溝的玉霞洞、金鈴洞、探奇洞和東干溝的云霧洞共100多個溶洞。洞內鐘乳石和石筍干姿百態,各具風采,均可與杭州瑤林仙境媲美,與桂林山水爭奇。由于這里系純凈的自然風物,無任何污染,又是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1985年4月25日,原陜西省副省長徐山林游洞后題詩:“神雕鬼鑿九分玄,天設地造一奇觀。樓臺亭廓有怪致,深遂森密幽生寒。偷來人間千幅畫,呼出玉宇萬家仙。終南勝景知多少,此處別開一重天。”1985年5月上旬,已故的原陜西省地方志編委會主任陳元方游洞題詩:“古洞天功成,人間大奇觀。陜西文物盛,四化花爭艷。”1994年6月11日,商洛籍著名作家賈平凹游洞題詩:“臉前鳥鳴樹,身后蝶戀花。有乳欲哺誰,無戲幕不拉。臥筍思七賢,敲壁想伯牙。歸來日暮里,柴門吃糊把。”同日,著名散文作家劉成章游洞題詩:“千年構思萬年雕,至今未擱手中刀。大奇大美大藝術,誰人品味不折腰。”佛爺洞位于呼應山腰,洞口面向西北,海拔797米。1998年在洞口置一3米高的銅佛像,佛像伸出右手拂天,游人由銅佛袖口入洞,頗有妙趣。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前,洞內庭堂有兩尊佛像,惟妙惟肖,生態盎然。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當地人將二佛移往百神洞。該洞是具有上、中、下、底四層的溶洞,共有7個大庭堂、23個小庭堂。大的平坦開闊,如同大雄寶殿;小的典雅秀麗,宛若蘇州園林。此洞的景物有奇特雄偉,光怪陸離,最值得一看的景點有:迎賓廳、疊翠廊、臥龍崗、白女洞、寶蓮柱、二佛觀海市、猴王點兵、菊花廳、蘑菇塔、棲鷹崖、筆架山、烏龜闖海、圣母攬天官、水簾池、水簾洞、水簾宮、雄獅鎮奇峰、將軍夜巡、湘子苦學等。迎賓廳詩曰:“方圓二百米,別開一洞天。不是武陵地,勝似桃花源。”天洞天洞毗鄰佛爺洞,位于海拔805米的呼應山腰。由于入洞后步步而上,大有登天之勢,故名。據地質學家分析,此洞與佛爺洞相通,但目前尚未發現通道。與佛爺洞相比,有驚險、段落清晰、形象單純的特點。主要景點有:玉瀑廳、蓮花池、龍宮、驚魂道、羅漢堂、觀庵草堂等。蓮花池詩曰:“更漏響,蓮花放,碧玉潭中笑容妝。天宮神女春意蕩,蓮花池畔覓情郎。”百神洞百神洞位于天書山麓,古稱玉皇宮。清代乾隆以前洞內置玉皇、八臘、龍王等100多尊神像,故名。
更多相關博文
白龍潭(2019-11-02)
真武廟(2019-11-02)
焦作市凈影風景區(2019-11-02)
陪嫁妝村(2019-11-02)
鳳凰嶺(2019-11-02)
云臺天瀑(2019-11-01)
錦繡云臺溫泉山莊(2019-11-01)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