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摘星潮”波及的不僅是五星級酒店,還有其他星級酒店。有媒體報道,北京、四川等8地旅游部門公布,2015年已有188家星級酒店被摘星。這其中,有的被強制摘星,有的是主動摘星。
業內人士表示,“摘星”的背后,內因是市場降溫,酒店轉型求生存,外因則是星級評定吸引力減弱,酒店評價的標準也更加多元化。當越來越多的社會投資主體加入到飯店運營,星級標準作為推薦性標準,趨向于扮演消費者選擇的參考角色。
6家五星酒店4家主動摘星?
1月27日,全國旅游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取消五星級旅游飯店資格的公告,取消北京龍熙溫泉度假酒店、北京和園景逸大酒店、山西大同云岡國際酒店、江蘇蘇州寶島花園酒店、浙江紹興富麗華大酒店、廣東江門名冠金凱悅大酒店等6家飯店的五星級旅游飯店資格。
記者采訪了上述6家飯店,其中4家明確告知系酒店主動摘星。
不僅僅是五星級飯店,據北京商報報道,8地旅游部門公布的2015年星級酒店變化情況顯示,共有188家星級酒店被摘星,有被強制摘星的,亦有主動放棄評星的。
從當初趨之若鶩追逐“提星”,轉而主動“降星”,種種變化暴露出高端酒店行業的變化。
上一次爆發“摘星潮”還是2013年剛提出八項規定的時候,政壇從簡風勁吹,有數據稱當年有56家五星級酒店要求“降星”,一方面為了重回采購市場,一方面也能迎合更多大眾消費者。
而這一次,摘星蔓延到其他星級飯店,在業內人士看來,因為星級酒店的生存,已經成了擺在酒店人面前最現實的話題。
從國家旅游局經營數據中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國內星級飯店入住率分別為49.05%、54.61%、58.47%,相比往年入住率進一步下滑。
“星級酒店經營下降成為了趨勢。”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告訴記者,僅五星級酒店,平均每間客房日凈利潤從2010年的79.23元,到2014年已經陡降為5.96元,其他星級更不容樂觀。
由此,趙煥焱預計,受大量新開五星級酒店的業績影響,2014年全國五星級酒店的凈利潤降至5.68億元,2015年五星級酒店更可能首度出現整體虧損,“財務再虧損2年是意料之中”。
星級評定標準有待修改
曾經紅火的高端餐飲企業現在門庭冷落,酒店主動“摘星”,直接目的在于贏回市場。
上述被摘星企業中,有的對摘星后納入采購范圍的計劃并不避諱。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博士劉思敏分析,五星級酒店成為了豪華酒店的標簽,高性價比的中端酒店或者獨具特色的經濟型酒店搶占了原有的市場。由此,轉型成為高端酒店不二選擇,選擇放低身段,走大眾路線。
與此同時,在酒店經營低谷之際,花大筆資金去維護星級評定看來也沒那么急迫。按照國內評審標準,評選五星級酒店流程復雜、耗時近1年,維護費用也很高,增加經營成本。
趙煥焱介紹,一開始星級標準出現時,有涉外許可和定價依據兩大殺手锏,現在都沒有了,吸引力也相應降低,“現在品牌導向大于星級導向”。
“星級標準應該修改。”趙煥焱提出,比如現在的標準中,要求五星級每間客房都要有浴缸,“這既不符合市場需求,也不符合綠色低碳”。
事實上,以酒店業近幾年的發展趨勢看,酒店的評價體系也趨向多元化、個性化,星級飯店不再是唯一的飯店業態,經濟型飯店、精品酒店、民宿、養老酒店、非標準化住宿等新液態的酒店也成為了住宿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星級標準僅是給消費者提供的一個推薦性標準,在酒店的質量、形態、水平的方面成為選擇的參考。
劉思敏告訴記者,比如沒有游泳池、西餐,是達不到五星級的評定標準的,但精品酒店有個性化定位戰略,以個性化的設施滿足多元化的需求。劉思敏進一步分析,“星級飯店的評價可能還是主流,但不會成為全部了,而且份額也會下降,這是自然現象”。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