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云山古稱白岳,因其“一石插天,與天并齊”,明嘉靖年間改名為齊云山。境內峰巒四起, 飛云、流泉、云海、佛光,四時變幻。共有月華街、云巖湖、樓上樓三大游覽區。全山地質構成層積砂巖,赤如朱砂,燦若紅霞,為典型的“丹霞地貌”。這里是全 國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張三豐的玉華指出,道教活動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齊云山的道教繪畫,摩崖石刻和碑刻數以千計,幾乎峰峰有題詞、洞洞有刻銘。索道后就進入景區大門-望仙亭,出亭后走過桃花澗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頗為壯觀,有棲真巖、忠烈巖、壽字崖三處摩崖石刻。據傳,棲真巖是齊云山道士、唐朝的棲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巖是祭祀關公的地方;而壽字巖的壽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筆,這個巨大的“壽”字。走過壽字崖,便見一個寬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過,純屬天工所造,為“崖下窟窿”,稱之為一天門,門摩崖石刻和碑銘,數目很多,琳瑯滿目,為“白岳碑林”。崖壁下有許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圓通洞、羅漢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齊云山風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圓通洞供奉的卻是佛教中的南海觀音;羅漢洞供奉著真武帝君,兩旁卻又供奉著十八羅漢。應當說這都是道士們富有想象力的創作;雨君洞供奉龍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編”上了道教神壇。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