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腳”深處有一石礁稱“龍嶼”,像蒼龍昂首,古代鄉(xiāng)人敬以為神。舊本《福清縣志》說:“湖神甚靈。相傳有捕魚人曾聞水中作人語聲。”清乾隆年間,福清縣丞岑堯臣建“龍宮”于“龍嶼”之上,并作《龍宮詞》曰:“三十六腳湖深處,中有一礁號龍嶼。綠玻璃涌碧蓮花,波光云氣相撐拄。傳言此下有潛龍,水底時聞作人語.....”以后“龍宮”成了平潭縣百姓祈雨的地方。湖中另有大小兩座山丘,遠望像兩只神龜,首尾相銜,浮游在煙波浩瀚的湖面上,因稱“神龜石”。此外還有
蓮花石、
釣魚臺、鯉魚巖等勝景,美不勝收。清代詩人清俞廷營泛舟“三十六腳湖”,見了這許多的湖光石影,詩興大作,為詩曰:“波光如畫碧如油,日落風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煙水闊,不知領得幾多秋?”
史載,早在唐代,這里就已經是朝廷牧馬的地方。據說其馬多是名貴的“龍種”,因此“三十六腳湖"的”“龍馬”名聞天下。宋代還特別設“牧馬監(jiān)”,管理“馬業(yè)”,一直到了清
嘉慶三年(1798年),平潭才設“平潭廳”,隸屬
福清縣,民國元年改為平潭縣。平潭縣四周皆海水,苦澀不能飲用,唯三十六腳湖水為淡水,“盈盈一水碧,大旱不枯竭”,成為平潭縣30萬人口的生命水。1982年“三十六腳湖”被宣布為自然保護區(qū)。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