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攝影/王牧 撰文/鄭平
塔爾欽:母親一樣博大的小鎮
我不知道,千百年來,神山岡仁波齊腳下的小鎮塔爾欽總共接納過多少來自世界各地的轉山者和朝拜者,而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們對它又都懷有怎樣的情愫。至少于我而言,關于塔爾欽的記憶極為深刻和特別,在離開西藏很長時間之后,,無論是耳聞還是目睹,只要一接觸到這個地名,心中仍然會涌起一種莫名的激動和親切。稍一恍惚,便又回到那些黃昏——在依山而建的客棧的院子里,遙望遠處的圣湖瑪旁雍措以及圣湖那邊的眾神群像般奔涌著的納木那尼峰,每到黃昏,無論是陰天還是晴天,圣湖和雪山都會顯得特別清晰,好像就在眼前,一邁腿就能進入其中。
這個小鎮幾乎一切設施都是為了轉山者而設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當然高原只要有陽光,總是很燦爛——我們一干人把整個下午消磨在塔爾欽一家茶館。茶館開在一戶藏民自己家里,中年男主人殷勤周到地不停給每個人續水,他的母親抱著孫子坐在我們旁邊,不時地好奇地打量著我們。他們相互間的交談自然都是我們不懂的藏語,而我們所說的漢話估計對于他們也是鳥語,一間屋子,兩個世界,感覺很奇特。老人膝上那孩子的眼睛出奇的明亮,在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閃閃爍爍的。甜茶的味道比在拉薩喝到的有些不同,但究竟不同在何處卻又說不出來。記住那味道,卻是因為這種不同,還有那孩子閃亮的眼睛,亮得讓人心顫,也記住了。
由蘋果基金會創辦的藏醫學校大門口有一排轉經筒,每天都有朝圣者來這里轉經,朝拜
除非專門用來轉山的導游圖,絕大多數普通地圖都不會有塔爾欽的標記。因神山岡仁波齊而熱鬧起來的塔爾欽是傳統的轉山路線的起點和終點,從這里出發,到這里結束。上個世紀90年代初,塔爾欽還只有原住的居民20余戶,房子也全都是土坯房。后來,來自內地以及尼泊爾和印度等國的游客逐漸增多,塔爾欽逐漸被當作神山腳下的第一站落腳地。從最初的帳篷旅店,到后來的的土坯房招待所,再到現在可以掛上“XX賓館”牌子的石磚結構的客棧,塔爾欽逐漸地繁華熱鬧起來,新疆、四川等鄰近省區的人也來這里開鋪設攤,做起了游客們的生意,一些基礎的服務設施也逐漸多了起來。現在的塔爾欽連東北菜、四川菜、湘菜的餐館也隨處可見,我所見到最牛的是一家特別不起眼的小飯館,掛著“俄羅斯風味”的招牌,好奇之下進去打聽,店主是東北人,問有啥俄羅斯風味菜品,店主淡定作答,就是東北菜,“老毛子的口味跟俺們那嘎達差不多”,智慧啊。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