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編輯布朗族少女布朗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民間有豐富的口頭文學,流傳著許多優美動人的故事詩和抒情敘事詩,題材廣泛。歌舞頗受傣族歌舞影響,跳舞時伴以象腳鼓、鈸和小三弦等樂器。布朗山一帶的布朗人擅長跳“刀舞”,舞姿矯健
民族簡介編輯布朗族(bùlǎngzú)Blang ethnic group布朗族郵票布朗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91,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區。主要從事農業。有本民族語言,西雙版納、思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著的濮人,自稱“烏”,他稱本人,俗稱“花濮蠻”。從日老(今保山)遷來勐底(今施甸),現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擺榔兩個鄉。布朗族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無文字,習漢文
禁忌編輯仫佬族的禁忌有:挖煤時不許講不吉利的話;進門時不能踏門檻;忌吃貓、蛇肉;在過去,羅姓、姚姓不吃狗肉,傳說這和羅姓祖先陷入火災得狗救助有關;姚姓不吃動物內臟,傳說這和姚姓祖先有關,東漢姚期出兵,因煮豬心不熟,戰士不
傳統節日編輯概述仫佬族“依飯”節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豐收
文化藝術編輯仫佬族人民日常講話用仫佬語,唱歌卻用漢語小方言“七拐語”。仫佬族民歌可分為隨口答、口風和古條。仫佬族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這是他們歷來用以歌唱生產、生活與感情,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藝術形式。歌的種類有:“隨口答”
經濟生活編輯仫佬族至漢朝開始以族為姓。仫佬族之有姓有名,是漢族文化影響的結果。近代仫佬族中有羅、銀、吳、謝、潘、梁、周、韋、張、黃、呂、包、覃、盧等姓,其中以羅、銀、吳、謝為大姓、人口最多。仫佬族多是同姓聚族而居,自成村
建筑編輯仫佬族聚居區內,山嶺綿延起伏,武陽江、龍江流貫其間。在大石山與土山丘陵的交錯中,有縱橫不等的峽谷平壩。仫佬族多住在山區或半山區,依山傍水建立村落。仫佬民居,多為磚墻、瓦頂、矮樓建筑。無論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中國南部廣西等地。"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聚居地山巒起伏,奇峰聳立,山多地狹,可耕田面積較少,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等。所以仫佬山鄉的飲食以玉米、大米為主,家家腌制酸菜,
編輯服飾仫佬族的服飾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因長期與漢、壯族交錯雜居,互相影響,在一些方面已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仫佬族服飾六七十年前一直保持著古代僚人的特點。如婦女上衣很短,僅及腰,袖背上全部繡上鱗狀花紋。下穿無褶筒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