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窯遺址位于邛崍市城南郊2公里的南河岸邊,現存窯包13座,沿河呈帶狀分布,東西長530M,南北寬210M。現清理出土器物1.7萬多件,釉色豐富多彩,以“邛三彩”(單彩、雙彩、三彩)著稱。其中,十方堂窯以其在邛窯遺址中現存
碭山酥梨是我國果品中的名產。它以果實碩大,黃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點,馳名海內外。 碭山酥梨含有糖份,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營養極為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
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源頭清澈,湖澤毗連,只是在經過黃土高原后,河水一下子渾濁起來。2500年來,黃河決口1549次,改道26次之多。 金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黃河從李固渡(今河南滑縣)決口流經碭山,至清咸豐
碭山縣園藝場之東,良梨項范圍內殘存有故黃河河壩,壩頭向前凸現,如鰲頭探望,西邊,是無邊的果園,梨花盛開季節,駐足故道大堤遠眺,但見漫漫黃河故道上萬頃梨園,銀妝素裹。一行行,一排排,高低錯落,春風指來,如波翻浪涌。白的
乾隆御植園位于唐寨鎮光明村,有1664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此地親手栽下的梨樹,距今已有300多年。這里有樹身分五枝,像老佛爺之手的玉佛手樹,有相依為命的夫妻樹,有像情人熱戀中的情侶樹,有威嚴剛勁的大將軍、二將軍樹和像兄
碭山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名優經濟林酥梨之鄉、碭山酥梨種質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務院公布的對外開放縣,是省委、省政命名的“首批平安縣”。2007年初,碭山縣
汽水粑粑是荊州十分有名的特色美食,被列為荊州十大特色美食之一,由此可見汽水粑粑是多么受歡迎的一道美食了。汽水粑粑味道香甜,同時制作簡單,在大街小巷都能夠買到。 【材料】 粘米粉300g、水320-350g、米酒約5
荊州千張扣肉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于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唐代有一個宰相,名叫段文昌,是遠近有名的美食家。他經常品嘗各類食品,對中華美
“冬瓜鱉裙羹”是荊州古城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鱉,又名甲魚,團魚。用甲魚的裙邊和冬瓜烹制的羹,叫“冬瓜鱉裙羹”,它歷來作為菜中上品。此菜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江陵縣志》記載,北宋時期,宋仁宗召見江陵張景時問道:“卿在江陵
早堂面的制作十分講究,面館的老板半夜就開始了忙活,用活鱔魚、老母雞、五花肉、豬大骨、鯽魚熬湯。為了防止魚刺混入湯中,鯽魚還用專用的布包包裹。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那火紅的爐火舔著鍋底,鱔魚、老母雞在大鐵鍋里翻滾。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