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臺位于岳麓書院門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在岳麓山頂建有赫曦臺。王守仁題詩:“隔江岳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臺”。后來逐漸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 年)山長羅典建臺于書院前,其意在
銅官鎮位于長沙市望城區北境的湘江東岸,距省會長沙30公里,距望城區城區11公里。地理上,銅官鎮西隔湘江與靖港鎮、新康鄉相望,北臨東城鎮,東臨茶亭鎮,南與書堂山街道接壤;鎮域面積29.44平方公里,人口2.6萬,轄4個行政
天龍瀑布坐落于周洛風景區內,位于瀏陽市社港鎮境內,地處海拔1359.7米的連云山脈西部,是撈刀河發源地。天龍瀑布距長沙市東70公里。境內人文遺址、自然景觀眾多,尤其是以天龍瀑布、仙劍瀑布、北斗庵瀑布為組團的瀑布群落極為壯
南楚靈山——回龍山,位于長沙西部,溈水河畔,因山脈如青龍奔騰向西,突折迂回,似有“回龍望祖”之勢而得名。方圓30余里,主峰回龍峰海拔365米,山形逶迤,群峰聳翠,風景秀麗。山頂有一箕形盆地,方百余畝,翠竹叢生,綠樹蔽天,
云麓宮,在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頂峰上。屬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簡王就藩長沙時所建。嘉靖年間(1522~1566),太守孫復與道人李可經加以擴建,形成較完整的道宮格局。后圮。隆慶年間(1
南運河帶狀公園位于沈陽市區的南部,建在綿延14.5公里的南運河兩岸,從東至西連通了大東、動物園、萬柳塘、青年、魯迅、南湖等大公園,還有18個景點:黎明園、東塔園、旭園、春嘵園、滂江園、濱河園、夏芳園、萃園、怡靜園、南中園
永安橋,俗稱大石橋,位于沈陽市于洪區馬三家子鄉永安村。該橋始建于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沈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石拱橋。永安橋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橋梁,是清朝各代帝王東巡的必經之路。永安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7米,外寬1
南清真寺,位于廟底街,于明永樂元年(1403年),是由當地回族穆斯林民眾創建。這座清真寺的建筑年代說法不一,不過,清順治以前已經存在。此寺始建人名叫鐵率吾,據《鐵氏族譜》記載,鐵家先世為避明朝燕王之亂,隱居醫巫閭山之陽的
隕石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沈陽市東南,是十九億年前發生在沈陽上空的一場隕石雨的產物。在沈陽市東陵李相鎮至姚千戶鎮近三百平方公里范圍內,就有二十個隕石集中區。其中單個隕石長軸超過一百五十米的就有四處,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隕落
鑄造博物館靠近衛工北街一側的建筑,也是大門的一部分,它依托舊廠房設計而成。樓頂是由三塊長方形,有著鐵銹一樣顏色的巨大“鐵塊”,積木一樣混搭在一起而成。南側是八層茶色玻璃組成的墻體。北側的墻身上,有“鑄造博物館”五個凸起的